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皇帝诸侯,下至州府官员,都喜欢于风景名胜、江边河岸处修建楼阁。或用来歌功颂德、宣扬政绩;或镇妖伏魔、保一方安宁;或瞭望守备,抵御外敌。总之作用无外乎纪念、宗教、军事、旅游等等。所以自古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楼阁,现如今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下面跟茹雅慧博客一起来看看中国十二大名楼。
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雄伟壮观。
滕王阁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之。滕王阁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今天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四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呵成,写下这篇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王勃作序后,唐代王绪写《滕王阁赋》,王仲舒写《滕王阁记》,史书称之为“三王记滕阁”佳话。文学家韩愈也撰文述“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有“西江第一楼”之誉。1300多年来,滕王阁历经兴废28次,可谓惯看春花秋月,饱经雨雪风霜。
鹳雀楼
鹳雀楼,故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城郊黄河岸畔,该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镇,筑为层楼。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加之区位优越,前瞻中条,下瞰大河,气势雄伟,风景秀丽,唐宋之际即为河东胜概。
唐代文人雅士留诗者甚多,“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登楼赏景,放歌抒怀,留下的千古绝唱。该楼历唐经宋,元初(公元1272年)毁于战火。数百年来,无数观光游人只能望河兴叹,空留下无尽的遗憾。新落成的鹳雀楼系仿唐形制,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总投资5833万元。整座建筑共分九层,其中台基部分三层。主楼游览层共六层,其中,明三层暗三层,除抱厦、廊柱、回廊外,楼内还设有两部楼梯间和两部载人电梯上下相通。一二层中间有天井,四六层每层设一回廊,六层设一舞台。
阅江楼
阅江楼位于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景区内有阅江楼、玩咸亭、古炮台、孙中山阅江处、五军地道、古城墙等30余处历史文物古迹,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全国知名旅游胜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狮子山原名卢龙山,高78米,周长2公里,有“狮岭雄观”之美誉,为金陵48景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在卢龙山大败陈友谅,为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础。朱元璋称帝后,赐改卢龙山名为狮子山,下诏在山顶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600年来虽有两篇《阅江楼记》流传于世,但终因种种原因未建成。
阅江楼始建于1999年2月,2001年9月建成对外开放,楼高五十二米,共七层,采用明四暗三的建筑结构,外观金碧辉煌,精美华丽,具有皇家气派,被誉为江南四大名楼。总投资一亿多元的狮子山阅江楼景区,总面积三十公顷,其中,水面近十公顷,主要由卢龙湖、明城墙、阅江楼等景点组成,各景点之间巧妙搭配,形成了水包城、城包山、山托楼的总体布局。狮子山阅江楼景区的建成,改变了南京的旅游形象,浓郁的大明文化内涵,山水融为一体的迤俪风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成为古城南京又一个旅游亮点。
越王楼
越王楼作为唐代文化名楼之一的越王楼,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堪称唐代四大名楼(越王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之首。
越王楼恢复重建后的越王楼,气势与当年相比毫不逊色。99米的高度目前仍为全国仿古建筑之最(现今滕王阁高57.2米,黄鹤楼高52.6米,鹳鹊楼高72米,岳阳楼高32米);天下诗文收录最丰富,共收录包括李白、杜甫、王勃、陆游等历代大诗人题咏越王楼诗篇多达154篇(黄鹤楼112篇,滕王阁86篇,岳阳楼、鹳鹊楼虽有名诗文,但并不多),可谓“一座越王楼,半部中国文学史”;诗文作者档次最高,除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外,几乎涵盖唐代以后的著名诗坛泰斗,算得上“天下诗文第一楼”。同时,建成后的越王楼除了将集中展示科技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外,还集观光、旅游、商业文化为一体,是一处综合性商业旅游中心,对发展绵阳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光岳楼
光岳楼主体结构建于1374年(明洪武七年),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建筑,系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它在形式上承袭了宋元楼阁遗制,在结构上继承了唐宋传统。光岳楼由楼基和主楼两部分组成,总高33米。楼基为砖石砌成的方形高台,占地面积1236平方米,边长34.5米,向上渐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个圆拱门和直通主楼50多级台阶组成。主楼为木结构,4层5间,歇山十字脊顶,四面斗拱飞檐,且有回廊相通。全楼有112个台阶、192根金柱、200余斗拱。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块块题咏刻石精工镶嵌。明弘治九年(1496年),考功员外郎李赞到聊城,见此楼高壮极目,天下所无,但及今百年,尚寞落无名,因与当时东昌府太守金天锡商定,命名“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
该楼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建筑,系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在形式上它承袭宋、元楼阁遗制,结构上继承了唐、宋时代的传统风格,同时和明初其他建筑也有若干相似之处,开“官式”建筑先河。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楼阁,由楼基和4层主楼组成,总高33米。楼基为砖石砌成的方形高台,占地1236平方米,边长34.5米,向上渐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个半圆拱门和直通主楼的50多级台阶组成。主楼为全木结构,四面斗拱飞檐,因有回廊相通。全楼有112个台阶、192根金柱、200余斗拱。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块块题咏刻石精工镶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帝御笔“神光钟暎”匾,乾隆帝诗刻,清状元傅以渐、邓钟岳手迹,郭沫若、丰子恺匾额、楹联至为珍贵。
甲秀楼
甲秀楼位于城南南明河中的一块巨石之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按照原貌修复的甲秀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楼高约20米,三层三檐攒尖顶,雕梁画栋,华丽宏伟,底部用贵阳郊区的赭红石作基脚。门窗为细木条镶冰纹花纹,刻有雄狮、龙凤、麒麟、花卉等图案,生动传神。原有四棵杉木大柱,外加漆膜保护。
楼阁壁嵌有明清文人墨士题咏甲秀楼的题记碑刻和楹联匾额多方。登楼眺望,山川田野尽收眼底。远处峰峦叠翠,近处江波滚滚。甲秀楼借助浮玉桥与两岸接连。浮玉桥现在也整修一新,桥上还新装了12盏玉兰花形华灯。新建的涵碧亭,坐落在桥中部,高7.7米,宽3.6米,小巧玲珑,十分精致。亭的石柱上镌有清咸丰年间贵阳知府汪炳嗷的对联:“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
西安鼓楼
西安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乾隆五年(1740)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楼巍然耸立。
西安鼓楼是目前所存在全国最大的鼓楼。它的建筑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水。高台基座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7.7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券洞门。楼建筑在基座的中心,面阔7间,进深3间,四周另有走廊。第一层楼身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楼重檐歇山顶,上覆绿琉璃瓦。楼的外檐和平座都装饰有青绿彩绘斗拱,使楼的整个建筑层次分明,浑雄博大。登楼的青砖阶楼设在砖台基两侧,在第一层楼的西侧有木楼梯可登临楼的第二层。在楼的南檐下正中,悬挂有“文武盛地”蓝底金字匾额,是陕西巡抚张楷重修此楼竣工后,摹仿乾隆皇帝的“御笔”。北檐正中悬挂有“声闻于天”匾额,笔力挺拔,相传系咸宁李允宽所书。两匾不仅说明了建筑物的意义,而且犹如画龙点睛,使楼生气盎然,更显得宏伟壮丽,但在“文革”十年浩劫中遭毁,现文物管理部门已着手修复。
天心阁
天心阁,天心阁在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为长沙重要名胜,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具体方位为长沙市中心东南角、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内。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阁与古城墙及天心公园其它建筑巧妙融为一体。基址占着城区最高地势,加之坐落在30多米高的城垣之上,近有妙高峰为伴。其名始见于明末俞仪《天心阁眺望》一诗中,至清乾隆年间重修天心阁,“极城南之盛概萃于斯阁”,盛名于世且成为文人墨客雅集吟咏之所。
天一阁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1982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蓬莱阁
蓬莱阁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全国首批5A级景区。管辖着九个县一个州,是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八仙过海之地,号称“人间仙境”。久负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军港,与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宁波)和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国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称于世,山光水色堪称一绝。
蓬莱阁同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蓬莱景区由蓬莱阁、天后宫、龙五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面积1.89万平方公里。这里是观赏“蓬莱十大景”中“仙阁凌空”、“渔梁歌钓”二景的最佳观景处。
大观楼
大观楼,位于云南昆明市近华浦南面,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始建二层楼宇。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长联,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大观楼因长联而成中国名楼。道光八年(1828)修葺大观楼,增建为三层。咸丰三年(1853)咸丰帝题“拔浪千层”匾,咸丰七年(1857)长联与楼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重建,复遭大水,光绪九年(1883)再修。光绪十四年(1888)赵藩重以楷书刊刻长联。一九八三年大观楼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