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刘浏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成都市知识产权局始终坚持把地理标志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打造城市品牌、助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产业振兴撬动乡村振兴(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地理标志引领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各级知识产权部门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工作部署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组织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的通知》要求,大力开展地理标志赋能行动,以提质强基行动做实特色产业,以品牌建设、产业强链行动做强特色产业,以能力提升行动做优特色产业,推进“地理标志 ”发展模式。

市知识产权局对涉及6个区(市)县的3个示范区、9个地理标志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地理标志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更加显著,地理标志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有力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目前,全市拥有地理标志8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7个、地理标志商标42件),数量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3个(双流区、郫都区、蒲江县),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3个(都江堰市、邛崃市、大邑县)。

2021年,新增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企业37家,增幅达13%,全市地理标志用标企业达到328家,有力推动了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地理标志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蒲江县 三个地标产品入围全国100强

蒲江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着力打造“蒲江雀舌”茶文化观光AAAA级景区、猕猴桃国际公园、“蒲江丑柑”生态农业观光带,创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省级达标村16个、市级示范村30个。

产业振兴撬动乡村振兴(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蒲江县拥有集中连片发展优质茶叶10万亩,猕猴桃10万亩, 柑橘25万亩,产业集中度达90%,并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茶叶、 猕猴桃、柑橘标准化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荣获全省实施乡村振兴工作先进县等荣誉。建立天府农创园建立地理标志品牌馆,融入地理标志元素,全面展示蒲江县地理标志产业情况。

依托蒲江水果生态链,培育新发地、佳沃、原乡等一批龙头企业,引进西南特色水果冷链物流贸易港等项目,阿里集运加 工中心建成投用,冷链仓储静态库容量达15万吨,水果商品化处置率达到95%,蒲江水果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出口12个国家。

产业振兴撬动乡村振兴(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在 2021 年的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中,“蒲江雀舌”“蒲江猕猴桃”“蒲江丑柑”三个地标产品凭借强大的品牌竞争力再次进入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前40强,品牌价值总量达415.73亿元,较上年上涨30.83亿元。

蒲江县是全国唯一拥有三个地标产品同时进入区域品牌价值40强的县级城市,通过品牌评价提升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邛崃黑茶 品牌价值产值双提升

“邛崃黑茶”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制定了推动专用标志使用的相关政策,6家生产企业获准使用专用标志;17家企业入驻“邛崃黑茶”监管溯源体系;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邛崃黑茶”地方标准。

产业振兴撬动乡村振兴(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截至目前,共培育7家成都市级以上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茶叶和种植专业合作社44家,其中成都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4家。

全市茶叶主产镇(街道)约4.5万户;品牌价值从13.55亿元提升到19.98亿元。通过组织参加文化旅游论坛、菜花节、品牌宣传推介、美食节等活动,助力“邛崃黑茶”产值从2.4亿元提升至3.06亿元,全县共有4.5万户农户从事茶相关产业,带动就业8000人,农民人均年均增收1000元。

产业振兴撬动乡村振兴(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在“邛崃黑茶”产业的带动下,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种养殖业转移到绿色包装、茶叶加工、仓储营销等行业,从田间走向车间。

2020年,“邛崃黑茶”年产量922.65吨,销量763.97吨,销售额超2亿元。为进一步推进地理标志助力邛崃农业及区域品牌产业发展,将碧涛茶业、文君茶业2家企业纳入本级地理标志示范单位培育名单。

“邛崃黑茶”品质上乘,在国内外获得了高度评价,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销售范围已覆盖国内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主销四川阿坝州及青海、甘肃、新疆等省(区),远销到日本、 德国及东南亚市场。

彭州九尺板鸭年产值突破8亿元

彭州市制定了彭州九尺板鸭项目战略规划方案,促进地理标志品牌的运用,将彭州九尺板鸭纳入2021年度产品质量抽检,抽检产品质量全部合格,14家企业获准使用专用标志,对4户小作坊进行了提档升级。

产业振兴撬动乡村振兴(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2021年,彭州九尺板鸭销售约1400万只,年销售产值约8亿元。落实“彭州九尺板鸭”品牌推广策略定位和执行方案,包括物料设计、示范基地品牌包装动线、展示面设计、广告宣传设计、物流相关平面形象设计等。

产业振兴撬动乡村振兴(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开发彭州九尺板鸭从原料到商品的全链条溯源防伪追溯平台,实现了彭州九尺板鸭生产销售“一品一标”的信息化溯源,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通过PC端,可以实时监测企业生产记录和信息反馈,使得监管高效、服务便捷。

崇州市“竹艺村”地理标志乡村振兴示范点

崇州市着力建设无根山竹艺公园,打造“竹艺村”地理标志乡村振兴示范点;举办道明竹编创新设计作品大赛,评选出创新设计作品20件、公共艺术作品10件。

产业振兴撬动乡村振兴(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崇州市组织申报“道明竹编”“怀远藤编”“崇州牛尾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中“怀远藤编”申报材料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受理,进入审批环节。

产业振兴撬动乡村振兴(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已建立道明竹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将在道明竹编协会建立之后交付其统一使用;建立科普体验基地1处,位于“无根山竹艺公园”科普体验基地,面积达1800平方米。2021年,道明镇竹产业产值共1.3亿,道明竹编共带动6000人就近就业。

都江堰市:3个地理标志乡村振兴示范试点

都江堰市发挥农业保险在稳定农产品市场供应等方面的作用,购买2021年猕猴桃价格保险336.59万元,涉及64家企业(合作社),9000亩种植面积。

搭建地理标志产品防伪溯源追溯体系,有效保障了都江堰猕猴桃的品牌和声誉。建立了天马镇天赐猕源公司等3个核心种植基地。打造了青城山镇青城社区等3个地理标志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大力推进省级都江堰天马镇知识产权强镇建设。

产业振兴撬动乡村振兴(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举办知识产权发布会暨品牌发展论坛,以区域公共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话题展开对话、研讨,参加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评选,加强地理标志宣传推广。

培育都江堰市乡韵猕猴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8 家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年销售额500万以上规模的生产经营主体3家,以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农户发展。

产业振兴撬动乡村振兴(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与淘宝、京东、微店、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合作,对都江堰猕猴桃地理标志进行品牌营销,打通多元化销售渠道,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

“都江堰猕猴桃”荣获 2021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代表企业都江堰天赐猕源农业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农业十大乡村振兴贡献奖。

“金堂羊肚菌”产业化发展之路

金堂县建设金堂羊肚菌示范种植区1000亩,建立羊肚菌菌种规范化培育房3座、菌类冷藏库2万立方米,完成三级试管种制种资质认证1家,让传统菌农实现向规范企业转变。

2021年,金堂羊肚菌种植规模22000亩,产品销售额55000万元,烘干、储藏、手工业、制种相关产业总产值5800万元。项目提供大量的种植、加工、物流及服务业岗位,辐射带动150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

产业振兴撬动乡村振兴(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金堂羊肚菌”成立了成都市金堂阳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担保与金堂汇金村镇银行合作,农户不需任何抵押便可贷款种植食用菌,共计担保贷款300余万元,解决社员资金难题,提高社员农户生产积极性,加快了金堂羊肚菌产业的发展。

同时搭建由食用菌专家、镇村干部、种植大户等组成的工作专班,对羊肚菌种植出现的难题再研究、再剖析,采取专家讲课、现场培训、外出参观等多种方式创新开设“羊肚菌业讲堂”,实现种植户培训达90%以上。

产业振兴撬动乡村振兴(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目前,金堂羊肚菌种植面积以每年80%速度增长,由最早的500亩增长到24000亩,种植农户达15000余户,产值达5.2亿元,扶持30户(120余人)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

为推行“公司 基地 合作社 专业村 贫困户 电商”的产业发展模式,联合食用菌产业园、兴金农投强化羊肚菌线上营销推广。

与天猫建立金堂羊肚菌线上产销对接专区,区域内注册羊肚菌电商销售平台8家,发展年销售额2000万以上规模的生产经营主体4个,在京东C端平台建立“金堂羊肚菌”旗舰店,线上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成为西南地区唯一一家羊肚菌“京东农场”。